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社會夢想家 長期系列專題採訪》新移民:謝莉莉 做個多樣族群、對抗非黑即白的夢


新移民:謝莉莉 做個多樣族群、對抗非黑即白的夢


採訪/李明容 撰文/李明容


     

積極協助外配、改善外勞處境的
謝莉莉女士

   謝莉莉今年28歲,嫁到屏東十年,先生在豬血場工作,是三個女兒的媽。

     莉莉很開朗,手拿著一本「法國女人的快樂學」跟我分享。她懂中文後很愛看書,想看看別人怎麼過,最愛看兩性的書籍。



莉莉首先跟我分享她怎麼來到台灣的。她說,她們是華僑,在家鄉,村裡還會講客家話。她們當地村莊女孩很流行嫁到台灣,所以十六歲時,就有人來幫她說媒,說要介紹台灣郎給她認識。

她其實看過不少台灣男生,但過去都被他拒絕。她每次被問,幾乎每次多搖頭說不要。「鄰居還跟我媽說:『喔,你女兒很挑喔,那麼嘿!』意思是說我那麼黑還有資格挑。我先生其實是我自己看順眼的,就覺得感覺還蠻合得來。」於是我們問她她先生為何中意她,她說:「他就說我很乖,安安靜靜的。」


莉莉來台灣的生活如何呢?

「融入台灣最大的挑戰,台灣人對我們的看法,覺得我們是來騙錢的撈錢的買賣婚姻的。」譬如警察會說,「那些外籍阿,都製造家暴來拿身份證。」「我一直想挑戰這個,挑戰台灣人對我們心裡的接納。畢竟,我們是真心嫁來台灣,組織家庭。」
她說剛來台灣很辛苦,不容易跟台灣人作朋友、生活很封閉。來台灣前六年都待在家裡照顧小孩,不趕亂跑,怕老公、公婆罵。社交圈有些鄰居看瞧不起她待他很冷 漠,只有一位鄰居太太偶爾講幾句話,而剩下都待在家裡。娘家電話打太多也會被婆婆切斷電話,認為她是被買來的,不該打電話回家;出去玩也只能靠老公帶。她說來台灣,前四年不敢坐火車、搭高鐵、沒進過電影院、唱過KTV。「沒人帶,很怕丟臉,」莉莉說道。這些事都是她上課、上班後,台灣籍的朋友帶他才第一次 做,並且逐漸敢自己來。

在好好婦女協會上班的她也確實有機會實踐她的夢想---改善外配、外勞的處境。
她從事外配社區關懷、法院通譯,並積極到社區做多元文化的宣導。在台灣籍主任的協助之下,去年他就分別拿到兩個企業的計畫:一個是台灣證券的圓夢計畫,一個是信義房屋的幸福行動計畫,一個人共拿到一年二十餘萬做為薪水,可以到各級學校和警察單位從事多元文化課程與新移民處境的教育宣導。他說像有雇主就因為不知道印尼人有人信回教,需要尊重印尼人的禮拜習慣、或印尼人都洗澡三次,而起嚴重衝突,造成雇主被殺的慘劇。所以多元文化的宣導很重要。她宣導內容除了介紹文化、飲食、生活習慣之差異外,也會讓學生體驗外勞與外配來台灣語言完全不通的處境。

問她二十年後最想做什麼?
她說:「我希望我女兒都能獨立,最好不要靠我。我都跟我女兒說:『我不會幫妳們帶小孩喔』。我想好好旅行,看看這世界。」



(本篇也要感謝好好婦女協會主任、黃佳平先生與胡沁嫻女士的幫忙)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