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社會夢想家 長期系列專題採訪》部落婦女:王欣怡 回返原生土地,「能給」的部落社會


部落婦女:王欣怡  回返原生土地,「能給」的部落社會


採訪/李明容 撰文/李明容
身體力行的王欣怡小姐

王欣怡,排灣族子弟,今年三十歲,來自八八水災時重創的屏東瑪加鄉禮納里,求學過程曾因父母工作關係北上生活、求學,但後來父親因長期開卡車生病,搬回中南部。欣怡目前是李那裡部落的社工,也是職業軍人的太太,更是一個三歲小男孩的媽。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多陪小孩,看著小孩平安健康長大。」「夢想工作是家庭主婦。」但經濟因素,讓欣怡必須工作。先生是職業軍人經常不在,讓原本是護士的她,三年前開始思考轉行以兼顧家庭 。社工讓他完成這一需要,並完成另一個夢想 --- 回到父母原鄉部落服務。「以前不會這樣想,但當媽媽後開始很想回部落服務,很奇怪。」似乎母親的角色,也讓年輕時只想當單身貴族的女性,對於社群、原鄉的連帶感有所轉變。

欣怡對部落有自己擔憂與觀察:「我會很擔憂未來的部落是什麼樣的部落。」她說道,「以前的部落生活是自給自足,自己種自己吃,從來不用去擔心下一餐是什麼。但從我爺爺奶奶這樣帶我到現在, 部落裡面好像變得過度依賴資源,不工作也有可能有補助,這會怠惰你的生活,包括你的工作,你的家庭。自己缺乏那種求生意願,不知道自己要變成什麼。」「八 八水災搬到永久屋後,有些人因為不用自己求生,甚至灰暗到想自殺。」
她的評論一針見血:「[政府]不能用錢去搪塞一個人的需求。」


「為什麼我們都是去拿,而不是我們去給。」她總是感到困惑。「為什麼不能自立做房屋重建,做心理重建,做文化重建?這是我為什麼想回部落工作。」「我覺得我們不應該一直拿外面的漢人來幫我們,而是我們當地人回部落比較能夠真正幫助到部落的問題。」這是她的夢想。
 她如何做到?
關心部落文化、與青壯年人口外留的問題,她與部落青年具體地用行動實踐:組成瑪加青年會,一起思考如何由中壯年開始,承接起部落文化傳承的工作。 「祭典、村裡要職現在都盡量找年輕人擔任幹部。希望能讓青年能透過參與認同更認同部落。」另外青年會也讓部落的小朋友能傳承過去的文化,並讓此文化在新時 代中適應生存:「辦尋根的活動,去原鄉部落看以前的生活形式與方式,也會拍記錄片。」她很想做一些文字記錄或編輯繪本的工作,讓文化能被保留。希望有一 天,「部落更強,不需要外來的資源,變成我們自己就是資源,變成是我們去告訴大家我們是怎麼樣的族群,我們可以為社會做什麼事情。」


說到二十年後,她說,希望看著兒孫滿堂,可以在部落種種菜,這樣就很滿意了。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