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諫燈╳行南對談實錄之三:「潛移默化」 讓別人被我們影響


師生店家捐贈學校社團廣告



以下行南簡稱「」、諫燈簡稱「」)

:公關對外尋求的贊助來源主要是哪一方面?如何運用經費?

第二期時還主要是雄中成員參與,那時候向附近店家募款。一個下午約募30004000塊左右,那時候一期大概也只要30004000塊,所以花完還有剩。

到了第三期開始有固定的錢。有補習班老師捐 2000塊,有學校老師捐1000塊,加上第三期開始組織陣容越來越大,所以我們就向很多學校的老師募款。外面的店家我們不敢再去募了,他們一天到晚打電話來學校說:「叫你們學校社團不要再募了。」說生意越來越差還一直被募錢,所以我們就把募款對象整個移到補習班老師、學校老師,還有同學的小額捐款100200塊,大概是這樣子。

現在的運用只有在印刊物上面,還沒有其它的花費。以後可能會拿來補助開會的交通費。

:贊助與廣告的形式是根據你們的〈贊助與廣告刊登辦法〉,是如何討論出來的?

在第一期創刊的時候,就有雄中吉他研究社的廣告,當時是因為沒有經費印刊物,是學長自掏腰包一點點累積,後來雄中吉他研究社用社費一千塊刊廣告,成了《諫燈》的救濟,算是友情贊助。第二期時,想說既然《諫燈》是個平台也可以讓人登廣告,我們也有一筆收入……應該說那時候缺錢。

:所以只接受學校社團刊登廣告?

嗯,校內的。補習班不行,補習班絕對不行,會感謝你贊助,把名字放在刊物後面,但不會讓外面的補習班或企業登廣告。我們覺得這是學生的東西,若要登廣告,也要跟我們有相關。只要是非商業性的,一般社團有招生或是活動,我們順便推廣。如果要有校外的錢進來,就不要有商業的味道,因為我們也沒有多拿別人多少錢。也只有一次是補習班捐款,當時他們也沒有說要登廣告什麼,我們也不會主動跟外面的大企業要錢。

:目前有社會人士捐款嗎?


(公關陳俊臣):有阿,也是有一些我周遭的親友,加起來大概500600塊。



還有,我們從第二期開始想學校社團可以來登廣告,於是第三期上面就有兩篇,那時候的收費是一整頁500元、半頁300元。現在比較不需要廣告了,因為現在版數可能也不夠,經費也還好,沒有登廣告的必要。現在開始將經費分配給三校,三校各自付各自的錢,報多少數字就是多少。之前剩的錢到第四期都花完了,現在第五期就是重新再募款。我們固定每一期會有3000塊入帳,要再補剩下不足的。

:每期固定會有3000元,所以目前收支還算穩定?

假設下一期要再增加4頁的話,現在只有募到約1000元,雄女2000元,加固定入帳的3000,這樣6000元,那還缺9000……上期也是這樣,最後不還是成功,每次都僥倖剛剛好收支平衡……就到處去拜託捐一下。我們公關很會拉錢。

(陳俊臣):你就跟人家說:

「欸,你如果來捐錢,這樣刊物後面就可以放你名字。」
『喔真的嗎?』
「真的啊!而且可以放兩期喔!依照現在的出刊速度,你名字可以出現半年!」
『真的喔?』
「而且我們一期的成本是13塊,就算捐10塊我們還是會放你的名字;你只要捐10塊我們就會給你一本,這樣你就賺到了。」


然後那個人就給200塊(旁人笑)。人就是那麼奇怪(哄堂大笑)。

期待更多獨立刊物、異議性社團交流

:除了「募款」關係之外,你們期待和外界有怎樣的互動嗎?

被行南訪問啊!超開心的!(哄堂大笑)還有跟各刊物的交流。現在一間一間起來了,什麼《串流》、什麼《衛客》……

之前有一個構想是希望辦活動。但是不確定要怎麼辦。曾經想過要辦類似社團的成果發表。像我們這屆快要退隱,有想辦一個發表會,還在構思,比如可能邀請人來演講之類的。

目前有跟《衛客》、《串流》互動過嗎?

(陳俊臣):大概二月初的時候本次訪談時間為2013年1月20日,台中《串流》的人會下來找《衛客》,然後我就會衝去一起找《衛客》。(笑)

我自己有做過一些事情啦,像《串流》的贊助名單上有「《諫燈》」。因為他們跟我們要了一本刊物,然後我就寄一本《諫燈》上去給《串流》,順便也寄了100塊上去,請他們用《諫燈》的名義登記,他們就說:「喔!太感動了!」之前同志大遊行的主辦單位在募款,我也是跑去投100200塊到募款箱,也跟他們說要用《諫燈》的名義,後來他們有在粉絲專頁分享《諫燈》,有吸引到人按讚。重點不在「吸讚」,重點在「有交流」,跟其他地方的交流。就是用《諫燈》的名義,然後捐自己的錢。



雲端公民論壇 促進討論的網路空間


剛剛有提到《諫燈》想提供大家一個平台,一個討論區……不知道這是不是你們的一個實驗──你們的Facebook上有個「雲端公民論壇」?

(陳俊臣):之前是我一個人在玩,後來想說不要弄好了,才慢慢停掉。現在「雲端公民論壇」有又要起來了,還在等看有什麼議題可以講。是想取代剛說的討論區,大家可以在議題下面的回應區盡情討論,有點像……隨便挑一個例子,像朱學恆,他只要打幾個字,然後下面的留言就會開始劈哩啪啦一大堆。我就是想要看到大家在我們的粉絲專頁底下劈哩啪啦一大堆。像我們自己雄中時事討論區的留言就還滿言之有物的,大家都會辯來辯去。

(陳品丞):之前《諫燈》有討論過,在網路上建立一個時事討論區。我有做一個,算實驗吧!上禮拜我接下我們學校既有的一個社團,叫「反十二年國教社團」,我把它承接下來、重新整理,改名成「高雄中學時事討論團」。那跟《諫燈》沒有關係的,我只想知道,如果有這個東西在,那大家會不會開始討論?那最近是有關「死刑」的話題,大家有熱烈討論。

(陳俊臣):我是跑去跟人家辯論的,我是支持廢除死刑,很好玩。大家也不是到處亂批評、抨擊之意,還是會根據你說的某句話挑出來講,不是說亂講。如果在《諫燈》上面也這樣進行的話,就很刺激了。本來就是討論平台嘛!幾個月才出一次刊物,時效不太夠,更即時的就是直接在網路上面討論,這樣有更進一步互動。



讀者迴響:忠實讀者催刊、刊物性質誤解

請你們舉出一、兩則印象深刻的讀者迴響。

(陳品丞):有次我走在校園,當時第四期的出刊拖了很久,我走在路上,就有同學叫我問說:「欸那個!問你喔,諫燈要出了嗎?」我說:「喔……還沒,不好意思。」(哄堂大笑)然後他就這樣催了我三個禮拜,每次看到我就問說:「欸,《諫燈》要出了嗎?《諫燈》什麼時候要出啊?要記得給我一本。」之類的。

(陳俊臣):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因為我們第二三期都剛好有講到同志議題第二期的投稿文章〈故事〉及第三期的〈迴響〉,後來就聽到有人說:「諫燈喔!不就是那個同志刊物嗎?」還有另外一句,他說:「我不希望《諫燈》未來掌握在一群Gay的手中。」(眾人笑)這些都是雄中的例子。幾個人的個人意見吧!剛好可以顯現出某些男校同學的恐同心態。(陳品丞:其實我們也沒有辦法反駁,我們是真的刊很多……)我們沒有被同志團體控制,我是覺得不要理那些人就好了。

(陳品丞):那是開玩笑的,但我後來也發現,嗳對!為什麼每一期都有。(眾人笑)

那曾經收到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的負面意見嗎?

(張禎晏):有,有人跟我回應第四期的狀況。我在跑班期間,都會問認識的國文老師或是公民老師,他們會給我一些刊物內容的意見,告訴我們哪裡需要改善。或者是同學,我覺得同學有的負面回應是開玩笑比較多,老師們比較專業,會跳脫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非常嚴格,例如他們覺得第四期來稿的批判性太多,有點太激烈;如果說要說服別人的話,應該要比較溫和,不要著重情感上的爭論,而是拿出數據,或是拿出一些資料來說服別人。目前的看法比較多是這樣。


校方態度:學生自行負責

《諫燈》和校方的關係?

南一中校方現在和《諫燈》是先切割關係,他們是說:「你們的言論不代表我們,發生什麼事都跟我們沒有關係。」學校怕出問題。

可是我們就是雄中、雄女跟南一中的學生啊!只是校方跟我們立場……像雄中一直要我們成立一個社團,比如叫「諫燈社」,甚至叫我們加入「雄中青年」。

(陳品丞):是「希望」、「建議」……主任是說:「你們這樣是自由沒錯,可是如果出了什麼事要負責,如果是一個社團的話,學校比較可以幫你們負責。」所以我就跟主任促膝長談,結論是,如果真的有出什麼事我們自己負責,就這樣。

傳單的話,我們是要蓋學聯會高雄中學學生聯合會。的印章。

(柯珮吟):雄女一直都沒有很嚴厲,老師也還滿支持的。(劉璟莊:我們社會科辦公室也可以放)之前要發放的時候,我有先去找訓育組長,他負責蓋章。當時他是有一點疑惑,因為刊物內容有些是滿有爭議性的,他擔心如果發生什麼事,誰要代表?誰要負責?是學校嗎?還是我們?他希望會有個大人、指導老師之類的。那時候雄中還滿有主導權,我就跟組長說可以跟雄中的公關談談看,因為雄中可能有遇過類似的問題,後來組長就跟陳俊臣談。

其實他是很支持的,學務處的老師都還滿認同這份刊物,只是算保護我們吧!怕有一些問題。他後來覺得OK,只是希望我們在發之前他可以看一下,因為他也想要看,所以我在發之前會拿兩本給他。看完他覺得「OK啊!你就去發吧!」學校其他老師也是,如果我們寫專題有問題都可以去問他們,可以幫忙或給意見,比如說法律、地理,都可以幫忙。



發起行動-囿於立場限制

《諫燈》除了傳遞時事和議題,有進一步發起行動的想法嗎?

(陳俊臣):我之前曾和兩位同是《諫燈》成員的同學在雄中辦過「我在雄中,我反旺中」的活動。當時有思考要不要用《諫燈》的名義,但後來想說「絕對不要」,因為這個「反」就是有立場,而《諫燈》是希望較沒有立場。所以接下來如果要作活動,比較大的問題就是該持甚麼立場。

(柯佩吟):當初我在找璟莊(雄女《諫燈》成員)的時候談過類似的事情。譬如我們討論學校議題,然後《諫燈》有報導,但我們只是講出來,而不能幹麻。例如我們談雄女校規的襪子問題高雄女中校規明定學生需著過腳踝的白襪。2010年9月,超過400位高雄女中學生聯署反對校方已實施64年的襪禁。,可是不能改就是不能改,因為規定一直都在,所以她就覺得這樣沒有意義。

我們有討論到「難道我們要開始抗爭嗎?」其實學姊們之前有做過,但是大部分的同學都接受既有規定,想說「就算啦!反正既有規定也沒有壞處。」後來我們想,可能以後《諫燈》的討論可以盡量避開那種無法解決的議題。

我跟學長討論過,《諫燈》的初衷可能是用言語……就是「潛移默化」,讓別人被我們影響,而改變他們的思考方式。或者是說讓學生開始懂得回應,產生自己的想法之類的。「言語」如果發揮作用的話,它的力量也不容小覷,所以我們後來暫時沒有想過要有行動。


Next

諫燈╳行南對談實錄之四:媒體可以勇敢一點

Pre.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