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行南專欄》林昱:喧嘩上等:《艾未未‧草泥馬》的觀察與反思

喧嘩上等:《艾未未‧草泥馬》的觀察與反思

林昱/政大廣電所
       若將21世紀的台灣視作中國與歐美在政治、社會與文化環境上的中介點,一方面台灣以落實歐美的民主與法治制度而自豪,認為較之於中國,自己相對地先進開放;另方面也由於地理位置及習俗語言的相近性,加上兩地間特殊的政治與歷史關係,常因此陷入島嶼特產的國族恩仇與論辯之中。中國近年來有許多「對抗中共互聯網長城,且透過互聯網產生更進一步互動的社會運動」的影像作品,以台灣的特殊位置來檢視,也許能得到相對於歐美做為旁觀者、中國做為當事者之外的第三種觀點與心得。
  
        201211月,《艾未未‧草泥馬》在台上映。這部由美國獨立製片單位出資、監製及導演的紀錄片,透過清晰穩定的攝影與明快的剪接節奏,呈現出關於中國當代藝術家艾未未的以下內容:透過網路揭露並且號召大眾關注豆腐渣工程問題、在歐美各地展示裝置藝術,傳達其對於中國當代社會現實的批判性思考;與惡質公安周旋的高超技巧、私人的學思歷程與感情世界,乃至於「被喝茶」後一去不回等等經歷,看過的觀眾無不對艾的傳奇性嘖嘖讚嘆。但仔細檢視作品中瀰漫著的這股讚嘆情緒,不乖的觀眾也許會發現這百來分鐘掛名紀錄片的影像,其明顯幾近造神的敘事口吻,使得紀錄片本應做為一種類型的紀實本質,顯得分外尷尬。搭配對於中國的種種妖魔化敘述,歐美社會與藝文界對於中國政治氛圍與社會事件所展現出的獵奇視角,使得這些運動影像與藝術作品蒙上些許消費主義的詭影。
  然而正也是這種視角,我們得以看見在數位全球化的時代,鬆動與突破專制政經霸權的可能與方法。這是一部充滿戲劇性與傳奇色彩的紀錄片,紀錄艾未未高明的抵抗與喧嘩,突顯的不只是艾未未個人的勇氣與才氣,紀錄片內外皆反映出透過網路連結的現代全球社會對於「民主」及「人權」等議題的資訊攝取、思考框架、價值判斷乃至於運動方法,都必須放置在全球公民的媒介使用、影像生產以及消費習慣等脈絡中一併思考。

  換句話說,無論是作為運動的反思鏡像,抑或是方法建議,在看似「中共政府」與「艾未未」二元對立的敘事,乃至於其他透過運動事件來再現中國的影像之中,觀眾必須更加精確且具反思性地定義自己的觀看位置,無論身處何時何地,皆不應自外於影像的敘境之中。正如艾未未的名句「人人都是艾未未」,影像中所昭示的質疑與抵抗精神適用於每個社會群體。而艾未未熟習、幹練地在中國的體制脈絡中積極突破、集結民氣並將來自全球的關注最大化且現實化的方法,也值得當代在每個戰場戮力耕耘的社會運動者,付諸思考與實踐。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