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行南專欄》當前學生運動的南與北

文/林飛帆



        台灣的南北差異,存在於諸多面向,從教育資源到產業結構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部分差異。這些差異是否在某些程度上影響了兩個區域之間人民的思維方式仍是個爭辯中的問題。筆者無法在有限的資料與篇幅下將此議題清楚描繪,但仍希望透過某些議題的側面做觀察,例如台灣當前學生運動的南北差異。

        學生運動有怎樣的南北差異,最明顯的分歧在於歷史的斷裂,北部(以台北為主)的學生運動在歷史的斷裂上較不明顯,具體而言,台北主要幾間大學的學運社團與組織至今仍或多或少的有某種程度上的傳承。以台大為例,80年代學運蓬勃發展的時期的主要幾個學運社團至今仍然存在,儘管前代人與後代人的聯繫程度可能不同,但社團發展的歷史與經驗是多少有被保存下來的。反觀南部的學生運動在歷史上的斷裂則較為明顯,更正確的說法是,當前南部的學運力量是新興的,沒有老社團的背景也不是發韌於某些傳統。南部目前幾個主要的學運社團,包含成大零貳社、中山放狗社、中正牧夫們、高大蚵仔寮都是在過去四年間成立的。這些新興社團沒有像北部學運社團一樣的歷史連帶,反而是從頭開始,開創歷史。

        南部並不是沒有學生運動的傳統或歷史;在80年代的成大、高雄醫學大學都有學生抗爭的歷史,只是在90年代末至2000年前後,這個歷史出現了巨大的斷裂。

        除了歷史斷裂的差異之外,當前南北學生運動還有另一項顯著差別,那就是對於議題選定以及政治表態的差別。目前北部的學運社團,大多關注著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分配不公與剝削的問題,以及其他延伸相關的議題例如科學園區開發、都更、學費等。然而,在南部則呈現出另一種樣貌,南部的學運社團一方面除了關心自己所在之處的資源相對不足及其所衍生的問題之外,更關心著歷史的問題,例如台灣戰後威權時期的歷史、轉型正義、民主深化等議題。對於這些議題,南部的學生不吝於表態,包含在大選時期的政治介入以及表態都比北部學生更加踴躍。

        可惜由於篇幅所限,本文還無法細究這些差異的原由以及成因,但從當前學生運動組織關注的議題與行事風格,我們可以或多或少的理解當前台灣學生運動的南與北有何差異。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